沈婳姜砚池小说全文(沈婳姜砚池)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 沈婳姜砚池全文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
哒哒哒,马蹄踏踏,在黄泥土铺就的地面上,溅起了一层黄沙。 被黄沙扑了一头一脸,沈婳顾不得擦拭,心就有些下沉——好干啊! 这还是在利州境内呢。 土地便如此干。 这旱灾,还真是严峻。 咕噜噜,木制的车轮碾压在深深的车辙上。 经过小半天的赶路,日头已经挂到了天空正中。 炽烈的阳光,恣意地炙烤着大地。 官道两侧没有树木,光秃秃的,让官道上的人和马,完全沐浴在炽热的阳光中。 现在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农历六月,正午时分,地表温度飙升到了最高。 黄土官道上,远远望着,似乎都氤氲出了一层热气。 热气混合着泛起的黄沙,仿佛让整个画面都变得模糊起来。 而这种热浪,冲到人身上,更是让人口干舌燥,浑身大汗。 还有种莫名的烦躁感。 “殿下,太热了,要不找个地方暂时休息一下?” 姜砚池一直都在沈婳身边,他的头疾也就一直被克制着。 不再遭受头疾的折磨,姜砚池也就没有像过去一样容易暴躁,继而发疯。 而他素来不爱理人,没了头疾的折磨后,他就只是单纯的高冷,没有了曾经的阴鸷、疯狂。 他微微蹙眉,抬手抹去额角垂下来的汗珠儿。 闷热、烦躁……姜砚池都能忍受。 ![]() 他会开口,主要还是担心沈婳。 沈婳自己倒还好,她有精神力异能,能够最大程度地摆脱外界环境对她的刺激。 但,其他人呢? 沈婳回过头,向后看了看,骑兵还好,虽然都是满头大汗,却还是板板正正地坐在马背上。 后面的步兵就有些狼狈了。 他们一路步行,本就疲累,再加上燥热—— “现在距离仓州还有多远?” 沈婳朝着姜砚池问了一句。 姜砚池看了看四周,估算了一下,“还有二百多里吧。” 今天肯定是赶不到了。 他们一行人的速度并不算慢,一上午的时间,就赶了二三十里路。 下午时间长一些,直到天黑前,他们估计还能再赶四五十里。 但,一两天的时间,还是不够! “距离下一个驿站呢?” 其实,在沈婳问出这个问题后,她就意识到自己问了个蠢问题。 利州距离仓州有近三百里路。 今天才赶了半天,距离目的地,还远着呢。 与其问什么仓州,还不如问一问驿站的距离。 “我们刚刚错过一个驿站,距离下一个,还有不足十里。” 去年的时候,姜砚池为了打通官道,曾经将沿途的所有驿站都梳理了一遍。 所以,通往仓州的官道上,有多少驿站,每个驿站之间的间距是多少,姜砚池都非常清楚。 再加上今年春天,龙门商贸一趟趟地去京城运送货物,走的就是这条官道。 期间,商队也会根据具体情况,在合适的驿站休憩。 他们每次出行,都有会记录。 根据这些“行商记录”,也能一次次加深沈婳、姜砚池等人对驿站的了解。 现在,姜砚池只是根据上个驿站的情况,以及现在所处的位置,就能大致推算出距离。 “好!等到下一个驿站,我们就休息!” 沈婳点点头,做出了决定。 其实,依着她现在的精神力,她的“监控”范围,早已扩大了方圆几里以内。 她释放出精神力,就能探查到最近的驿站。 但,有姜砚池这么一个神助手,沈婳也就省下自己费力了。 “走!兄弟们!前面就是驿站了,到了驿站,我们就能吃饭,歇息!” “走啊!兄弟们!再加把劲,早些抵达驿站,咱们也能早些歇一歇!” “对!走!” 这次领兵的是老熟人魏四郎。 因为他数次护送商队进京,对于利州至仓州这条官道,已经非常了解。 毫不夸张地说,散关隘口上的守兵都认识魏四郎了。 都不用请示上官,就会放魏四郎进关。 而魏四郎呢,也没有亏待了这些守兵。 每次通关,他不但“兄弟长、兄弟短”地招呼着,还会送些小玩意儿。 肉干啦!一小包冰糖啦! 价值不算太高,可也能够让众守兵喜笑颜开…… 第441章 有情况! 魏四郎算是以另一种方式“打通”了散关。 所以,这次去中州,沈婳也点了魏四郎的“将”,让统领娘子兵。 沈婳这般重用魏四郎,不只是因为他跟散关守卫熟络,还是因为他是娘子兵的“元老”。 一年前,三大营还没有啸营,沈婳就靠着一份红烧肉,与魏四郎等几个千牛卫兵卒熟悉起来。 更有甚者,三大营会啸营,继而导致元安被逼宫,也有沈婳的手笔。 这期间,亦有魏四郎等千牛卫的帮忙。 或许,当时双方都不是故意的,事情的发展,并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。 但,其结果就是,因为三大营的啸营,元安帝身为皇帝的尊严彻底扫地,还有姚贵妃以及整个姚家,也在这一夜被倾覆。 无心插柳,阴错阳差……最终的结果就是,曾经的三大营,如今已经成为沈婳的娘子兵的一部分。 “……其实也没有过太久,还不到一年呢。” 坐在马背上,回头望着那个在人马中恣意指挥的中年汉子,沈婳竟有种“恍如隔世”的感慨。 那一夜的厮杀奔逃、血光火光似乎还在眼前,而现实却早已换了天地。 姚氏一族覆灭,三大营溃散,元安帝也早已驾崩。 沈婳呢,也从带着三四十个宫女、太监,如今有了数千的大军,和偌大的利州。 一年而已,物是人非啊。 “这一年确实发生了许多,有的人死了,有的人却不断扩张、手握重兵……” 姜砚池也有些感慨。 他忘了眼京城的方向,当初的“京城三害”,也只剩下了他和阿史那曜。 沈继早就死了,尸骨都不知道被丢到了哪里。 阿史那曜呢,则一步步地扩张,俨然成了关内最大的军阀。 等中州的天灾慢慢过去,阿史那曜稳定了局势,就能进一步的南下。 仓州! 终究会成为他的囊中物。 还有利州—— 不! 利州……以及整个天下,都是他的小公主的。 谁挡在前面,谁影响到了小公主,那就都是他姜三七的死敌。 “阿史那曜,对不住了!我与你确实没有仇怨,但你的野心,终将伤害小殿下……” 想到曾经的“兄弟”,姜砚池眼底闪过一抹腥红。 他用力捏了捏手掌。 早已下了决定,也已经安排人动了手。 他现在只是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罢了。 不后悔! 更不会有任何改动。 卒子已经过河,那就勇往直前,绝不回头! …… 一个时辰后,大军抵达了驿站。 驿站的驿丞、驿卒等,早已被姜砚池换成了娘子兵。 见到自家人来了,驿丞带着几个驿卒,呼啦啦的就迎了上来。 “小的给公主殿下请安!” 众人纷纷行礼。 “无需多礼!” 动辄行礼、甚至下跪……沈婳真的已经习惯了。 她轻轻摆手,示意众人起来。 驿丞便带着驿卒站起来,躬身站在一侧,等候沈婳的吩咐。 沈婳迈步进入到了驿站,驿丞等便赶忙跟上。 “这里的旱情如何?” “依然严峻!附近的小河已经干涸,露出了河床。” 驿丞恭敬地回禀着。 提到附近的现况时,驿丞都有些不忍。 “最受苦的还是普通的小老百姓啊。他们不但粮食减产,就连日常吃水都成了问题。” 驿丞低声说道:“幸好殿下仁爱,派来了打井队。” “我们娘子兵的打井队,帮着附近的村子都打了深井。” “井水并不多,不足以灌溉庄家,却也能好歹让人能吃上水!” 哪怕只有一口水,也能让人活下去,不至于抛弃家园、远离故土去未知的外地讨生活。 而这,都是自家公主带来的。 “驿站呢?你们几人的情况可还好?” 沈婳听说周围的百姓还能活下去,便稍稍松了一口气。 没办法,她就是一个人,虽然有点儿异能,却还不至于腾云驾雾、翻江倒海。 她,救不了所有人。 她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可能,好歹让这些百姓能够艰难活下去。 相较于不认识的百姓,沈婳还是更关注自己人。 驿丞赶忙躬身点头,“殿下慈悲!多谢殿tຊ下惦念!我们驿站一切都还好!” “存粮是尽够的,打井队还给我们驿站也打了一口深井。” 有粮食,有水,若是官道畅通了,还会有肉、蛋等补给送来。 驿站的日常生活,已经比周围的百姓好太多太多。 包括驿丞在内,驿站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