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: 励志163励志句子 哲理句子 浏览励志句子内容

谢长庚沈云欢全文无广告阅读 谢长庚沈云欢小说赏析

tingyu 励志163 2023-10-06 09:35:59 110

淡淡的一声,听不出感激之意。

她话音未落就去了货架那边查漏补缺,再没掀眼皮瞧上他一眼。

陈周杨站在原地没走,盯着她忙活的背影又看了一晌儿,才开口说:“奶奶想你了,爸让你回大院一趟,大家围一桌吃个饭。”

沈云欢添补货品的手一滞,又泛起笑,说:“是吗?”

陈周杨颔首,正要答“是”,却被沈云欢抢了先。

“那就让他自个儿来跟我说。”唇边的笑散得快,眼底都凉下几分。

陈正民下午就来了电话,沈云欢赶巧在帮供应商卸货,瞟了眼手机不稀得去接,直接切了静音,任由它在屁股兜里震。

陈正民不依不饶,断断续续拨了八九次,震得沈云欢半边屁股都麻了,方才接通。

“歆歆忙着呢?”陈正民的声音和缓,夹着几分亲昵,没半分久等的不耐。

“嗯,刚忙着点货呢,”沈云欢吁了口长气,似刚忙完后的疲惫模样,又亮起嗓子佯装疑惑地问:“您怎么想着给我打电话了?”

“你这话说的,”陈正民沉下声音故作严肃,他说:“爸爸给你打电话还需要挑时间、选理由吗?”

沈云欢脚尖碾着碎石子,干笑了两声,没应话。

陈正民没让谈话冷场,继续照例关心了几句,绕了个大圈,最后才落到正题:“奶奶想你了,晚上来大院吃饭,成吗?”

沈云欢没吭声,心里直发笑。

陈正民听她久久未答话,移开手机看了眼,又“喂”了好几声,问:“歆歆,是不是信号不好?晚上回大院咱们一家人吃个饭,好吗?”

沈云欢张口正要答,电话那边就夹着另一个人的声音传来:“是不是关枝华那女人使坏,不让她来我们这边?”

音色老态却尖利,是个老妇人。

“妈…”陈正民捂住收音筒,时高时低的争论夹杂着电流声传到沈云欢耳朵里。

沈云欢直接将手机搁到一边,不再去听,指间机械地整理收银台里的零钞,按钞面大小一张张摞好,等到电话里连着响了几声她的名字,她才重新接到耳边。

陈正民拖着调子唤了几声“歆歆”,待她应了后又劝慰了几句,他说:“今天不回大院了,咱们去璟颐吃好吗?我们歆歆不从小就钟意那儿的菜色嘛。爸爸ʝ好久没和我们歆歆去璟颐吃饭了,咱们今儿就去那儿。爸爸想我们歆歆了…”

谢长庚沈云欢全文无广告阅读 谢长庚沈云欢小说赏析

柔声细语,姿态很低。

沈云欢听得心口猛的一酸,她捻着拇指上的倒刺,直到撕出血珠才答:“好。”

约定六点璟颐见,挂完电话陈正民就定好了包间,把包厢号发了过来。沈云欢确认后跟关枝华交代了下,关枝华没说多话,就留了句“晚上不着急回来,店关半天不打紧的。”

陈正民定的包间挺大,不像三四人吃饭的阵势。

果然,正如沈云欢所想,这顿原本四人合聚的便饭,已不知何时演变成了众人赴宴。

陈正民是独子,是家里的幺儿,他上头还有三位姐姐,簇拥而来的正是这三位,外带她们各自的丈夫。

一张圆桌,十人围坐,正正好好。

她们拉着沈云欢的手,轻抚她胳膊,左右夹击,嘴里说着的,都是些顶好的话。

姑侄之间,阔别再见,肉眼瞅着,分外亲厚。

她们只字不提沈云欢母亲。当初离婚,关枝华不仅带走沈云欢,还要去了一幢房子。虽过错方是自家弟弟,但依旧在她们心里埋下根刺。再到后来,她们的父亲,那个六级老干部去世之后,家里失了以往的荫庇,原有光景不在,她们心里的怨怼将那根刺磨得越发尖利。

“陈歆…”

出声的是曹秀英,陈正民的母亲,叫的是沈云欢。

曹秀英作为关枝华前婆母,心里对她的芥蒂更深。不单是沈云欢改姓这一件事,更让她介怀的是——在儿子第二桩婚事也不得善终之后,她拉下脸面,劝说关枝华和陈正民重归于好的事。

她认为关枝华一直独身带着沈云欢,是有很大机会说和成功的。她万万没想到关枝华不仅没如她意,姿态还摆得高高,对于她的提议,更是嗤之以鼻。

曹秀英退休前在国营厂当了几十年的主任,从未触过这般霉头。她也自此不再亲热地称呼沈云欢小名,每次都要将“陈歆”二字念得字正腔圆,以此谋取精神胜利。

她将三个女儿挥去,让她们坐回原位好生吃饭。她紧贴在沈云欢身旁,说一些贴己话,无外乎还是那些拉拢之意。她希望孙女能与自家走得更亲近些,举止也就不免更小意了些。

之于曹秀英的这些亲昵,沈云欢微哂,借着夹菜的动作拂了去。她夹了一筷子小炒黄牛肉,服务员力推时介绍十八秒快炒,标榜鲜嫩多汁。但此时吃在沈云欢嘴里,却没尝出那般滋味,嚼了两口,硬吞了下去。

一旁的曹秀英,脸霎时沉了下去,她端了端身子,正欲敲打几句,注意力却被沈云欢左手边的陈正民夺了去。

他正启封着一盒五粮液,皇冠圆锥的瓶身正从透明的包装盒里取出,他面前摆放着五个分酒器,看架势是席上的五位男士人人有份。

“民民!”

曹秀英两指在席面重扣,神色震厉。

陈正民出生于家里父亲仕途正盛之时,自小备受宠爱,无论内外。他混了个师专文凭后,就承了母亲衣钵进了那家国营厂。不过那时已不再是国营厂,那家厂子早在八零年代之初完成了改制,在曹秀英等一批实干家的带领下闯出了新天地,推出了可与国外品牌抗衡的国民日化品牌。

当时国家基建公路、铁路还尚处于发展中阶段,港口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。郢城当时就凭借着那座洋码头,成为了全国主要货物集散地,也促进了日化厂将本土的日化品牌销往全国。

陈正民进厂之时,正是日化厂刚将第一块内地日化广告牌竖在香港的鼎盛时代。他坐在厂里采购办这肥差位子上,来往讨好献媚之人如过江之鲫,进出酒局只是日常,也自此养成了他不时贪得几杯的习惯。即使千禧年过后,日化厂经过几番重组仍不改颓势之际,他依旧不舍这杯中之物。

这些年,命途舛折,渐渐,他愈演愈烈,借着酒精躲在自己所建的安全屋里。去年,还因这心爱之物中风过一次。所幸抢救及时,没落下什么太大的遗症,但医生曾再三交代,烟酒是万万不可再沾了。

沈云欢也帮着拦住他倒酒的动作,轻声劝说几句,试图阻止。

陈正民一脸烂笑,打着马虎眼同她推拉,手里添酒不停,说:“今天见歆歆高兴,一家人齐聚一堂高兴!”

围坐的几人脸上皆急色。小姑父站起身,走到陈正民身边,夺过酒瓶,换他分酒,他只给陈正民斟满了他手边的那个二钱酒杯,扬声说:“歆歆回家,我们都高兴,正民想喝一口就让他舔个酒香。”

他继续将酒均分进另外四个分酒器内,转动托盘送至其余几个姑父和陈周杨面前,又说:“我们替正民喝剩下的!”

说完响声大笑,席上气氛顿时破冰,热闹依旧。

陈周杨将他那份酒双手端送至二姑父与大姑父之间,说:“今天陪不了几位姑父,待会还得开车送奶奶回大院,下次再陪姑父们喝得尽兴。”

两位姑父连连拍他肩,夸耀他懂事。二姑父更是站起了身,揽他入怀,打趣状:“我们是不是得称呼陈主任了啊?!”

其余几人起哄,声势熏红了陈周杨的脸,他摆着手,连连否认。

小姑姑站起身,分了些小姑父壶里的酒,举杯说:“有什么不是的,我们周杨顶了近一年的位子,这次这个’代’字马上就要摘了,咱们就是名副其实的’陈主任’!”

陈周杨读书时学业并不佳,当初借着艺考,套了个美术生的壳子才勉强混了个本科文凭。本科毕业后,在家赋闲了大半年,后来依着家里的关系进了财保。他主要负责农商保险,不做个人散单子,来往的都是下级县市的相关负责人,签下的都是整个村镇的保单。国企名头下,又是走业务早就熟透的路子,办事总是容易很多。

大概是走官运,去年带他的熊主任因一个县乡的理赔,爆出他收款后未出保单,自己昧下部分款项的事。市里直接摘去了他的官帽,那些县市的关系陈周杨都熟络,家里帮忙疏通关系,助力他顶了上去,挂着“代主任”的名头接手工作。如今陈周杨这个“代主任”名号戴了近一年,大家心照不宣,是时候要扶正了。

“歆歆,”恭贺完侄子,小姑姑念及侄女,她转头又关心起了沈云欢,问:“你还在那家外企吗?”

沈云欢顿住进食的动作,笑着点点头。

“歆歆工作了几年,现在是什么职位了?”大姑姑接过话头,继续关心。

沈云欢挑着碗里的姜蒜,讪讪笑了两下,囫囵句“打工仔”,算是给应付答了。

三个姑姑手掩半张脸,彼此挤眉弄眼,尽在不言中。

“我说北京虽是首都,但这房价太是吓人,就算是外企也不见得能扎下根,”大姑父落下酒杯,望着沈云欢这般说:“歆歆985毕业,不如回来考个公务员。”

这话一出,余下几位长辈都连连附和,三个姑姑更是谈及她们父亲,开始了忆当年。

沈云欢并不接话,只顾吃碗里的菜,撞上他们的眼神就笑笑,他们也挑不出错。

几人撞她这块软豆腐没意思,又举杯聊陈周杨的事,兴致愈聊愈盛,好似这席面本就专为他办的。

就沈云欢一人认真吃饭,她没吃几下也落下筷子,趁着他们气氛浓烈躲了出去。


本励志句子为励志163励志句子频道哲理句子提供,版权归原作者tingyu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

相关阅读